首页  >  科研创新  >  创新团队
01 省市级领军人才梯队

公司现有两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一支市级领军人才梯队,蒸汽工程(汽轮机)梯队(省)带头人为张宏涛,骨干成员34人。核电汽轮机设计与研制梯队(省)带头人为杨晓辉,骨干成员20人。“储能技术”梯队(市)带头人为祝海义,骨干成员20人。通过梯队建设,促进公司各层次人才的有序发展,培养造就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梯队。

02 黑龙江省“头雁”团梯队

公司现有一支省“头雁”团队,以核电高端装备项目为依托,在引进的最新核电技术AP1000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化百万核电及小型堆、快堆等前沿堆型核岛产品研发。团队带头人吕智强,团队骨干成员8人,通过建设“核电关键设备自主化技术研发团队”,开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核电高端装备产品,持续带动黑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增强黑龙江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将龙江核电装备打造为我国的一张国际名片。


团队骨干成员杨晓辉同志作为哈汽公司核电汽轮机技术研发带头人,现任中国动力工程协会核电专委会副理事、核能行业协会汽轮机工作组副组长、核电汽轮机标准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等技术职务,一直致力于各型核电汽轮机的新产品研发、项目投标和技术推进等工作,为核电汽轮机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承担的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华龙一号核电汽轮机组和关键设备研制,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施工设计阶段,并在已中标的海南昌江小型堆核电工程项目基础上,新中标广核太平岭“华龙一号”项目和三门5&6号项目基础上,新中标了海南;为了继续提高百万等级核电产品竞争力,他带领团队在后续1800mm末叶低压模块和2000mm末叶低压模块的缸体结构上,成功应用了低压内、外缸隔离技术。结合公司的技术人才发展通道和科技创新制度,他组织团队建立了以正高级职称人员为骨干、以副高级职称人员为主体、以中级职称人员为后备的人才梯队体系。该团队共有正高级职称8名,副高级职称22名,其余级别职称10名,并培养了1名黑龙江省“巾帼工匠”。2022年获得核电方面授权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03 李宇峰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8年公司成立了以哈尔滨市特等劳动模范——李宇峰名字命名的“李宇峰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承担了“百万千瓦等级深度调峰低压末级长叶片开发”“储能配套空气透平系列化中长叶片开发”“新型1000mm切缸长叶片开发”以及“高效且适合深度调峰工况1036长叶片开发”等研究工作,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工作室成员共计26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3人。自成立以来创新工作室培养高级工程师2人,推荐攻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博士、硕士学位各1人。近三年创新团队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地厅级(集团级)科技奖8项;授权55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37篇;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发布企业标准5项。
04 节能技术研究团队
节能技术研究团队是公司的新能源产品、节能装备的工程研发团队,承担公司压缩空气储能、光热发电、熔盐蓄热、节能利用等多个领域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近年来,团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相继完成包括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江苏井井盐穴60MW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国家示范项目蓄热换热器、目前世界最大容量等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蓄热换热器在内的多个国家级首台套产品的研制任务。此外,团队在光热电站蒸汽发生器、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机组等新产业方向多项研究成果也已实现工程应用,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团队现有研发人员16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高级工程师8人。近年来,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方面,团队先后承担数十项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相关专利60余项,为公司新产品开发进一步夯实了技术基础。
05 新能源控制技术研究团队
新能源控制技术研究团队以“提高创新意识,全力打赢‘突破战’”为指引,立足核电、燃机、太阳能以及新能源技术转型项目,为公司提供创新性技术。目前新能源控制技术研究团队主要承担核电、太阳能光热控制系统、中小燃机控制系统、新能源技术等研究开发任务。团队共计16人,包含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8人,均为国内重点大学毕。近年来,团队成员一直保持团结拼搏、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的精神,不断完成各项创新工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4项,发表论文36篇,获取专利16项。
06 汽轮机叶片制造创新团队
汽轮机叶片制造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创新技术方法。团队主要研发方向为叶片智能制造、提质增效及新结构叶片加工技术研究等。与同行业相比,已掌握了先进的高效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方法和加工理念,依托先进的五轴加工设备、三坐标检测设备,不断探索先进的加工策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叶片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制造水平。自动化产线、MBD等项目建设为公司生产智能化、产品智慧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参数化三维工艺及自动化程序编制、五坐标设备功能开发、在线测量技术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等研究内容均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为公司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自动化升级、智能化赋能做开路先锋。该团队共1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生11人,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6人,工程师职称5人,助理工程师职称3人。获得公司级科研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攻关奖励若干项,国家级质量管理奖2项,并获得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